Corporate
Governance
營造健全治理

Governance and Economic Performance
公司治理與經營績效
公司治理
第11屆2024年度公司治理評鑑市值50 億元以上至100 億元類別為6%至10%,整體上市公司評鑑成績為6%至20%。台達化公司將繼續致力於維護股東權益、平等對待股東、強化董事會結構與運作、提升資訊透明度,與落實永續發展,並協助投資人及企業瞭解公司之治理實施成效。
治理架構
董事會選任資訊及運作情形
本公司董事(含獨立董事)選舉採候選人提名制度,持有已發行股份總數百分之一以上股份之股東及董事會得提出董事候選人名單,經董事會通過其符合董事所應具備條件後提案至股東會,由股東就董事候選人名單中選任之。本屆董事會係於2024年選任由9位於專業領域具有豐富經驗的董事所組成,女性董事占比22%,並於董事名額中設置4位獨立董事,獨立董事席次佔董事會比率達44%。本公司2024年度共召開6次董事會,全體董事(獨立董事)親自出席率達94.12%(含委託出席則為100%)。
本公司2024年度共召開6次董事會,全體董事(獨立董事)親自出席率達94.12%(含委託出席則為100%)。
董事會議案呈送流程 (GRI 2-9、2-10、2-11、2-12、2-13、2-16)


董事會為本公司最高治理單位,本公司嚴格要求董事會成員遵守法令規章,依法行事為最高的營運作業準則。(GRI 2~17)
2024年度董事會重要決議事項,請參閱年報公司官網
董事成員多元化政策執行情形 GRI 2-10
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
依本公司「公司治理守則」第二十條,董事會成員組成應考量多元化,並具備執行職務所需之知識、技能及素養。
為達到公司治理之理想目標,董事會整體應具備之能力如下:


除以上八項應具備之能力外,另考量目前全球對公司治理及環境保護相關議題愈趨重視,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方面期能具備「法律」或「環保」之專業能力。目前現任成員均具備執行職務所需之知識、技能及素養,並分別擁有會計財務、國際市場及環保等專長。
董事會成員多元化政策執行情形 GRI 2-17



提升董事專業職能執行情形 GRI 2-17
為強化董事(含獨立董事)專業職能,本公司定期提供相關進修課程訊息予董事,協助董事持續進修。另規劃內部進修課程共6小時,分別於2024年7月11日安排台灣微軟花凱龍首席技術長主講「數位再造開創AI 新未來-生成式 AI 應用案例分享」3小時;及於2024年10月16日安排中華經濟研究院劉哲良博士主講「碳權交易機制與碳管理應用」3小時進修課程。2024年度各董事亦參與各項外部課程,進修總時數為61小時,2024年度全面改選,新任董事進修內容與時數均符合「臺灣證券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上市公司董事會設置及行使職權應遵循事項要點」第14條第3項及「上市上櫃公司董事、監察人進修推行要點」所規定之進修時數,詳細進修課程與時數請參閱台達化公司2024年度年報第25~26頁。
董事利益衝突之迴避情形 GRI 2-11、GRI 2-15
本公司高度重視公司治理,為確保董事會決策的獨立性與客觀性,已建立完善的利益衝突迴避機制,如下說明:
1. 制度規範:本公司訂有董事會議事規範董事及經理人道德行為準則誠信經營守則誠信經營作業程序及行為指南,明確規定董事在面臨利 益衝突時應採取的迴避措施。
2. 會議程序:董事會於討論與董事有利害關係之議案時,將嚴格執行迴避程序。會議主席會提醒相關董事離席,並於主席本身有利益衝突時指定其他董事代理主持。
3. 資訊揭露:董事會秘書部門將詳細記錄各次會議中董事迴避情形,並將相關資訊納入會議事錄。
4. 年度報告:2024年度,本公司已依法完成董事會利益衝突迴避程序,相關細節請參見本公司年報-董事會運作情形。董事會成員與利害關係人相關利益衝突回應內容,請參閱2024年度年報「董事會成員資料」、「持股比例占前十名之股東」及2024年度財務報告「關係人交易」。
5. 持續改善:本公司將持續檢討並完善利益衝突迴避機制,以確保公司治理的透明度與公正性。
功能性委員會組成及運作情形
功能性委員會
本公司於董事會下依職能設置審計委員會、薪資報酬委員會及永續發展委員會三個功能性委員會,負責制定及審核與委員會職責範疇相關之政策,以加強公司治理。
  • 審計委員會
    1. 委員會由4名獨立董事組成,由董事會決議委任之,其中一人為召集人,2024年共召開4次會議,實際出席率100%。
    2. 職權 : (1)依第十四條之一規定訂定或修正內部控制制度。(2) 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之考核。(3) 依第三十六條之一規定訂定或修正取得或處分資產、從事衍生性商品交易、資金貸與他人、為他人背書或提供保證之重大財務業務行為之處理程序。(4) 涉及董事自身利害關係之事項。(5) 重大之資產或衍生性商品交易。(6) 重大之資金貸與、背書或提供保證。(7) 募集、發行或私募具有股權性質之有價證券。(8) 簽證會計師之委任、解任或報酬。(9) 財務、會計或內部稽核主管之任免。(10) 審核由董事長、經理人及會計主管簽名或蓋章之年度財務報告。(11) 其他公司或主管機關規定之重大事項。
    3. 主要審議項目:(1)評估內部控制制度有效性。(2)年度會計表冊及盈餘分派。(3)解除董事競業之限制。(4)評估會計師獨立性及委任會計師。(5)訂定簽證會計師提供非確信服務預先核准辦法。(6)內部控制制度修正。(7)背書保證。(8)期中財務報告。(9)變更會計主管。(10)會計師報酬。(11)修正關係人、特定公司與集團企業交易作業程序。(12)稽核計畫。(13)督導風險管理政策執行情形。
    審計委員會詳細運作情形請參閱本公司官網
  • 薪資報酬委員會 GRI 2-19、GRI 2-20、GRI 2-21
    1. 本屆任期2024年6月5日~2027年5月30日,委員共計3人,皆由獨立董事組成。
    2. 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2次會議,2024年度共召開3次,委員親自出席率達89%。
    3. 委員會定期檢討董事及高階經理人(1) 薪資報酬之政策、制度、標準與結構與(2) 績效評估,並參考同業中位數水準支給情形、個人投入之時間、所擔負之職責、個人目標達成情形、同等職位者之薪資報酬、公司短期及長期績效目標之達成、公司財務狀況等各項因素,訂定與評估董事及高階經理人薪資報酬,並經董事會通過。(GRI 2-20)
      薪資報酬:董事薪酬項目包含報酬、董事酬勞及業務執行費用,高階經理人薪酬項目包含每月薪資、固定獎金、年終獎金、員工酬勞、年度特別獎金、依法提撥之退休金及福利金,其中董事酬勞及員工酬勞依公司章程第二十五條規定辦理之。(GRI 2-19)
      2024年總薪酬比率4.24:1、總薪酬變化比率:-959.74%。(GRI 2-21)
      績效評估:
      1. 董事績效評估面向涵蓋公司目標與任務之掌握、職責認知、對公司營運之參與程度、內部關係經營與溝通、專業及持續進修及內部控制且針對永續發展委員會另有績效評估等。
      2. 高階經理人績效評估涵蓋財務面(營業收入、營業利益及稅前淨利)、客戶面(客戶滿意、服務品質、重要市場開拓…)、產品面(品牌經營、品質創新…)、人才面(人才培育、潛能發展…)、安全面(零汙染、零排放、零職災、零事故、零故障)、專案面(數位轉型、節能減碳、循環經濟、淨零排放…)等。
      3. 永續績效連結之相關指標,總經理需規畫至少20%權重,另應含氣候相關項目至少5%,其餘高階經理人應規畫不低於5%之相關永續績效指標。
    對象 績效指標 執行方式(權重)
    總經理 財務績效(50%) -
    市場與客戶(20%) -
    永續發展績效(30%)
    人才培育計畫(10%)
    節能減碳成效(10%)
    職業安全衛生(10%)
    高階經理人 永續發展績效(20%)
    人才培育計畫(5%)
    節能減碳成效(15%)

    註 1 總薪酬比率:組織薪酬最高個人之年度總薪酬/所有員工(不包括該薪酬最高之個人)之年度總薪酬中位數

    註 2 總薪酬變化比:組織薪酬最高個人之年度總薪酬增加百分比/所有員工(不包括該薪酬最高之個人)之年度總薪酬中位數增加百分比

  • 永續發展委員會 GRI 2-13、GRI 2-14、GRI 2-16
    台達化公司為強化公司治理,於2017年12月22日經董事會通過將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提升為董事會的功能性委員會,委員會成員人數為4人,由董事長、總經理及2名獨立董事等4位成員組成,由獨立董事擔任主任委員。2022年3月9日本公司董事會決議通過將 [企業社會責任委員會] 名稱修改為 [永續發展委員會]。永續發展委員會下設立「公司治理」、「環境保護」及「社會關係」三個工作推行小組,並設專案秘書一人。

    永續發展委員會組織架構圖
    ESG 委員會每年至少召開 2 次會議,由各執行單位提供永續相關資訊 (包含利害關係人鑑別結果、關注議題及回應、重大議題、ESG計劃及執行成果等永續相關事宜) 給ESG組長彙總,由專案秘書向永續發展委員會報告,並提報董事會核備。董事會督導與審視治理、環境及社會三重面向之管理、策略及目標之設定,並檢視進度與績效及審閱核定永續報告書,針對重要關鍵議題指示策略與推動方向。


董事會及各功能性委員會績效評估執行情形 GRI 2-18
對董事會績效訂定評估辦法及評估方式,每年定期執行整體董事會、個別董事成員及功能性委員會之績效自我評估,由董事會秘書室負責執行,採用內部自評方式並將績效評估結果作為公司檢討、改進之參考依據。
2024年整體董事會、個別董事成員及功能性委員會內部自評績效整體評估結果如下

公司治理主管
為保障股東權益並強化董事會職能,本公司經2019年5月9日董事會決議通過,委派法務主管陳雍之處長兼任公司治理主管,為負責公司治理相關事務之最高主管。陳雍之處長具備執業律師逾20年及上市公司法務主管逾10年之經驗,其主要職責為依法辦理董事會及股東會會議相關事宜、製作董事會及股東會議事錄、協助董事就任及持續進修、提供董事執行業務所需之資料、協助董事遵循法令、向董事會報告其就獨立董事於提名、選任時及任職期間內資格是否符合相關法令規章之檢視結果及辦理董事異動相關事宜等。2024年度陳雍之處長為公司治理主管,其進修時數為23小時,請參閱台達化公司2024年度年報第43頁
股東權益與資訊透明

截至2025年3月30日止,台達化公司股東結構以個人與其他法人為主,股東結構及主要股東名單(註)請參見公司官網股東結構

註: 主要股東: 股權比例達百分之五以上之股東或股權比例占前十名之股東。

本公司致力於提供股東透明及即時性的公司資訊,每年定期召開法人說明會及股東會,出版年報及永續報告書,同時於台灣證券交易所「公開資訊觀測站」登載經營績效、財務資訊、重大訊息等資訊,並設置中英文版「投資人服務」網頁,即時揭露公司治理狀況、營業公告、財務報表、法人說明會、集團動態消息等相關資訊,並持續蒐集股東意見,回饋給經營團隊作為決策參考。

另本公司重視外資投資人權益及企業國際化趨勢,自2018年度起於年報、公開資訊觀測站及公司網站等資訊管道加強揭露各類英文資訊,藉由各種方式積極與股東建立良好的雙向溝通管道,實踐股東權益之維護。

經濟績效 GRI 3-3、GRI 201、201-1、201-4
2024年總資產為98億,其中流動資產65億,約占總資產之66%,非流動資產33億,約占總資產之34%。2024年總資產週轉率為1.99次。
台達化公司合併財務資訊
單位 : 百萬元新台幣
* 圖表可左右滑動
項目 基本要素 2022年 2023年 2024年
產生
之直接經濟價值
銷貨收入 18,084 15,205 18,623
金融投資收入 0 1,115 0
資產銷售收入 0 0 0
小計 18,084 16,320 18,623
分配之經濟價值 營運成本 16,640 15,904 18,278
員工薪資和福利 580 541 559
支付出資人款項 199 119 80
支付政府款項 445 147 7
社區投資 7 2 2
小計 17,871 16,713 18,926
留存之經濟價值 213 -393 -303
近三年營業收入及稅後淨利
2024年銷貨成本為177億元,約占營業收入之95%,其中原料成本約占總製造成本之90%。台達化公司係依法繳納之各項稅捐,繳納稅額0.07億元,佔個體營業總額0%。
產品別營業收入分布
2024年福利費用(含退職後福利、薪資、保險及其他等)為5.6億元,約占總成本及費用之3%。
2024年取自政府的財務補助 : 60萬元。
風險管理
本公司為強化公司治理與降低營運可能面臨之風險,確保本公司之穩健經營與永續發展,於2020年12月經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通過「風險管理政策與程序辦法」,主要內容包括風險管理政策、風險管理組織、風險管理流程、風險管理類別與機制等項目,據以有效控制業務活動所產生的風險,並每年至少一次向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報告當年度之風險管理運作情形。
為有效執行風險管理機制,本公司由董事會、審計委員會、各風險管理單位公司日常事務處理之直屬最高主管、稽核處、各風險管理單位及子公司共同參與推動。每年定期針對各風險管理單位的工作範圍,辨識風險、衡量風險並進行風險控制。
稽核處應對本公司之風險管理進行查核,適時提供管理階層掌握內部控制已存在或潛在風險議題,確保其符合既定規定與控管程序。
1.3.1 風險管理流程
本公司風險管理流程包括:風險辨識、風險衡量、風險監控、風險報告與揭露、風險之回應。
(1) 風險辨識: 找出需要管理的風險因子,依公司業務特性與內外部環境等面向,設計方法以辨識風險。
(2) 風險衡量: 各風險管理單位辨識風險因子後,訂定適當之衡量方法,作為風險管理的依據。
(3) 風險之衡量包括風險之分析與評估,係透過對風險事件發生之可能性及一旦發生時,其負面衝擊程度之分析等,以評估風險對公司之影響,作為後續擬訂風險控管之優先順序及回應措施選擇之參考依據。對於可量化的風險,應採取嚴謹的統計分析方法與技術進行分析管理。對其他目前較難量化的風險,則以質化方式來衡量。風險質化之衡量係指透過文字的描述,以表達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及其影響程度。風險監控: 各風險管理單位應持續監控所屬業務之風險,當曝險程度超出風險限額時,應即提出或請其他單位提出因應對策,並將風險及因應對策呈報高階管理階層。
(4) 風險報告與揭露: 為充分記錄風險管理程序及其執行結果,公司應定期向高階管理階層報告風險狀況以供管理參考,確保管理架構及風險控管功能正常運作。
(5) 風險回應: 各風險管理單位於評估及彙總風險後,對風險應採取適當之回應措施。
各項風險的管理單位
項次 風險類別 風險管理單位
1 財務風險 財務處
3 原料價格與供應鏈風險 資材規劃處
4 職業安全風險 工安室/設環處
5 資訊安全風險 資訊處
6 法律風險 法務處
7 人力資源風險 人力資源處
8 研發風險 業務處/研發部
9 氣候變遷與環境風險 環保課/設環處
10 災害事故風險 工安室/管理部/總經理室
11 科技風險 總經理室/資訊處
12 其他風險
1.3.2 各項風險的管控機制與2024年詳細運作情形
本公司各單位依營運現況管理風險評估,隨時管控風險,以保障公司、員工、股東及利害關係人的利益,以達「創聚永續價值、共聚永續社會」之永續願景。

各風險管理單位運作情形

TOP